南京雕塑协会:
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雕塑艺术遇到了挑战,人们不约而同的也是迫不得已的在思考,雕塑艺术往何处去。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传统意义上的雕塑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是不是因为有了高科技,有了现代信息革命,雕塑就要被消解,被另外新的形式所代替,这是根本的问题。与此相关联的问题,是写实的或具象的雕塑还有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它是不是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丧失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前一个挑战始自近20 来年,从上世纪80年代起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后一个挑战早已在上世纪初就困扰了艺术家们和爱好艺术的人们。经过近百年的争论与探索,似乎在上世纪下半期大家有了共识,那就是艺术的样式、体裁以至于形式并非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艺术品所体现的精神内容,所表现出来的趣味和品格。所以在上世纪末西方艺坛中具象或写实的艺术样式,包括这类雕塑品一度有复苏的迹象。只是近20年以来,新”的艺术观念崛起,矛头所向不仅指向写实、具象的艺术,而且也否定20世纪以来流行的现代艺术。观念、行为、装置成为最流行的形式。这是全球性的艺术思潮,也自然对我国艺坛形成一股强烈的冲击波。这种形势是好是坏,是忧是喜,圈内圈外议论纷纷。
世界上的事物历来总有两面,艺术也不例外。艺术上的新与旧、维护传统与突破传统樊篱,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面。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面,艺术的景观就会单调而逊色。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任何情况下没有主从之分,更不意味着我们在任何时候对它们的态度都是一视同仁和平均对待的。事实上我们总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根据我们的需要决定对它们的不同态度。这里说的需要,是审美意义上的,它的形成基于各方面的因素,历史的、时代的、现实生活的观念、思想、知识的积累,艺术之对当时人们所产生的影响,等等。不用说,人们不同时期的选择,不可能不带有自己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不可能是绝对正确的,但没有办法,这可以说是“时代使然”。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一种思潮汹涌澎湃向我们袭来时,多保持冷静的思考,不为一时的假象迷惑,尽量认清现象后面的本质。对新思潮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该热情地接受,不为旧观念、旧习惯所束缚,从而迈开前进的步伐,而对新潮中一时难以接受的东西则可以持保留态度,看一看再说。一般说来,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对一个问题有时争得不可开交,但过了若干年后,是非曲直几乎昭然若揭。这里,不是说一切争论没有意义,而是说真理常常是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着急不得。世界上的事最怕一窝蜂,一阵风刮来大家不分个清红皂白跟着一个方向走,等到弄成了气候,才发觉形势不妙,要扭转方向,可是时已晚矣,只好吞下盲目跟从的苦果。
上面说的这些话表面上好像与当代中国雕塑无关。其实是有关系的。因为当代中国雕塑家们正在受到世界艺术大潮的沐浴与洗礼,他们从这个大潮中吮吸着新鲜、自由的空气。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新潮中一些难以接受的观念与实践的困扰。可以这样说,我国新时期以来20多年的雕塑创作之所以不同于前几十年,除了赖以存在的现实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外在的世界艺坛的变革也是很重要的推动力量。因为影响艺术创造的因素无非是现实环境(包括当代人们的思考)、历史传统、外来思潮等几个方面。就我国雕塑界的情况而言,目前在艺坛上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们大致有四五代人。不用说,他们的经历、教育背景以至生存环境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审美观念、雕塑意识、创作理念也相互有差异,这是很自然的。当然,他们之间更有许多共同点,共同的审美理想与追求。这些共同的东西把他们连结在一起,组成当代中国雕塑团队。在外国人看来,这四代或五代人的雕塑创作都刻上了“中国的”印迹,尽管在这团队中间有着不少观念的分歧,存在着不少艺术派别。我想,正是这一情况,形成我国当代雕塑界可观可叹可赞的局面。试想,倘若我国当代雕塑只有一种风格、一个流派,岂不单调无味。雕塑是一种文化,文化的层次愈厚愈好,风格愈多样愈好。雕塑也像其他的艺术一样,其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人们视觉的需求,不仅在于装饰和点缀环境,更重要的是反映人们的精神境界,人们精神上的需求有大致相同的一面,又有细微差异的一面。正因为如此,我们热烈呼唤风格的多样性,呼唤艺术品的个性。从艺术创造规律和艺术家的本性追求来说,个性、差异性、丰富性与多样性也是艺术客观存在的本质属性,是任何外在力量难以否定和抑制的。我国当代雕塑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可观的,不过不应自我满足,需知这是无限的空间。
我国当代雕塑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一、具象型或具象写实型。当代具象雕塑是从传统具像写实雕塑,也就是从 20世纪逐渐形成的新传统演变过来的。这新传统的主要来源是欧洲的古典、写实的雕塑艺术,由20-30年代留学西欧以及50-60年代留学苏联的学子们引进,逐渐与古老的中国民族传统交融,在现实的推动下,熔铸成带有中国民族风采的雕塑风格,虽然不少作品仍然有些洋味。不用说,在50-60年代,偏左的政治气候和文艺政策,还有不发达的经济,束缚了雕塑的发展,具象写实的风格也比较单一,题材比较偏狭,艺术家的个性也未得到充分发挥。但尽管如此,还涌现出不少优秀的雕塑家,出现了不少既反映时代特征、又有鲜明风格的好作品。新时期以来,仍有创造能力的老一辈雕塑家焕发起被“文革”强行压制的创作活力,勤奋操作,有相当杰出的表现。尤其要指出的是,正是他们为后来者的成长,花费了大量心血。在这本集子里,收了他们当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的功力、修养和比较稳健的美学追求。需要补充的是,他们作品的风格不能完全用“具像写实”来加以概括,有些人也在表现、象征、寓意、抽象等方面做种种尝试,也取得了成绩。不过就整体来说,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贡献,主要在具象写实方面。
二、具象写实变异性。具象写实之所以有持久的生命力,在于它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于它不断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从其他风格中吸收营养以丰富自己、不断革新自己的面貌。在当前我国雕塑界在这方面大显身手的是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因为他们在受了良好的艺术训练之后,有比较扎实的具象写实的造型能力,他们对当代外国艺术潮流有所认识,视野开阔,他们不仅懂得艺术创造的规律,而且还有胆识、有精力从事试验和探索。他们皈依良好的具象写实的基本功,从传统、民间、外国现代、现代科技成果等方面吸收营养,使具象写实造型加以变异,产生出各种新的变体或者说新的风格。夸张、象征、寓意等手法,他们驾驭自如,更可贵的是他们在强化个性风格的同时,注意在艺术的格调、趣味上体现民族的审美习惯。不用说,他们从20 世纪西方现代流派中的具象写实艺术中,更从艺术史的历史经验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知道具象写实的艺术只要有现实生活的体验、感觉和鲜活的感情,在形式风格上不断有所变化,就可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现在在这群艺术家中,又有人有志于把新的高科技如 video 运用到雕塑中,使具象写实艺术发出新的光彩。
在西方观念、行为、装置等艺术的“新”观念风行一时,对雕塑形成强大挑战时,从事具象写实的我国雕塑家不可能不有形无形地受到种种压力,被人们讥讽为“保守”、“落伍”,但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继续奋斗而不动摇,这精神是可佳的。其实,艺术只有好坏优劣之分,风格、样式只有流行与不流行之分,武断地把自己不喜欢的艺术作风说成“保守”、“落后”,只能表明说者的无知和浅薄。
三、表现抽象型。这种类型包括的范围很广,既包括没有完全脱离具象的各种表现性的风格,又包括构成型和纯粹抽象造型的风格。很有意思的是,我国的许多雕塑家在从事这方面创造时,常常从我国民族传统的意象艺术创造中吸收营养,开辟抽象艺术的新局面。在未来我国雕塑的发展中,表现抽象型的风格类型还有很大的伸展空间,这是毫无疑问的。
四、观念型。我把当代中国雕塑艺坛中,受西方观念、行为、装置艺术的影响和启发所做的种种试验都归入这一类。西方的观念、行为和装置已经流行了近30年,作为艺术它们并非是相互没有差异的一体,而是在理念和样式上各各有别,只是它们都重视idea(思想、概念),都不同程度地否定“手艺”,而往往被人们归入一类。艺术史的丰富实践告诉我们,艺术本身的革新除了本体意义上的变异之外,还要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包括生活方式、社会观念、社会风尚、科技新成果等等。上世纪 70年代在西方崛起的这些新派艺术,有其复杂的社会的、审美的原因,它的产生并流行自有其理由,这里不便赘述。要说明的是,我们引进这些新的艺术门类时,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要赋予它们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因素,从而具有新的艺术气度。当然这样做会有个过程,在引进和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失败,允许非驴非马。同样,嘲讽和讥笑尝试中的失败也是不应该的。事实上我国艺坛上的一些有为的中青年雕塑家在这个领域里已经崭露头角,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关注。他们从质材、手法到观念,都尝试结合中国的实际,力图开辟新局面。关于这一类新的艺术,有几点意见不得不说一说,一是不要用它们来否定其他艺术创造,以它的“新”来打压其他类型的艺术;二是不要走火入魔,做违背人性、人道的事;三是雕塑之所以成为雕塑,有它构成的基本因素,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观念的更新,雕塑本体也会发生变化,许多非雕塑的因素会渗人其中,改变雕塑的面貌,也会从雕塑中派生出新的样式来,例如装置与传统样式的雕塑相融合,或为装置--雕塑,等等。在看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同样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误认为传统的雕塑形式语言从此就失去其价值了。
上面简单地勾画了我国当代雕塑的面貌,是从大的风格类型着手的,不一定全面。风格类型多样说明我国雕塑界思想活跃和开放,这对艺术的发展极为有利,不过,衡量艺术创造的标准不只是思想活跃和风格类型多样,更重要的标准是艺术作品的精神内容和思想深度,从这个角度看当代我国雕塑,我们还感到很不满足,有许多事情要做,因为真正有思想深度、有精神含量的作品还太少太少。其主要原因是雕塑艺术发展的速度迅猛,数量要求大,而雕塑家忙于“接活”,用在提高自身修养方面所花的时间、精力都不够,这不能不影响到作品的质量。而我们雕塑界历来就有重技轻道的倾向,雕塑家们往往埋头钻研技艺而忽视其他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忽视艺术创造的精神境界。要真正提高我国雕塑艺术的文化层次,只有从提高雕塑家的修养上着手,并且这一工作要从艺术院校的学生教育开始做,这是慢工夫,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南京雕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