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雕塑协会:
——关于现代金属雕塑
在古埃及、古希腊时期和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风格盛行的18世纪,雕塑以木、石、铜等为主要造型材料,并以完整的体量实体存在于空间中。
18世纪后,雕塑艺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法国雕塑家罗丹、马约尔、布德尔等在古典法则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罗丹在研究人物个性、心理及人体特征上作出了重要贡献马约尔从古典法则出发,以对自然的详尽观察、体验,反复实践了他对雕塑的新理解;布德尔具有建筑性的雕塑形式,继承、发展了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风格,实现了具有风格性的雕塑的体量和空间。
在上个世纪交替之际,有一大批重要的画家同时也在进行雕塑创作,例如德加、马蒂斯、毕加索等人,他们对雕塑观念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个时期的建筑和设计对雕塑空间形式的理解和革命性变化也带来了重要的启示。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在本土文化的影响下,对自然界生命的生长形式及对哥特式结构的理性精神的参悟,使他在结构中看到了现代技术进步的曙光。富有想像力的他,凭着对金属材料品质特征的掌握及其在建筑装饰上的施用,体现出他在铁制品装饰方面别出心裁的个人风格,以及雕塑般的厚重感,从而超出了新艺术运动所惯有的典雅作风,具有一种仿佛是自然生长出来的生机勃勃的有机体的效果。而作为新艺术运动建筑的奠基人,比利时建筑师霍塔设计的钢结构的布鲁塞尔人民宫,还有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的埃菲尔铁塔等,都为直接使用金属结构,并融会于建筑本身的艺术形式而开一代先风。他们对金属材料的艺术追求虽反映在建筑中,却对以后的以金属材料制作的雕塑空间的理解起到了直接的革命性影响。然而,对现代雕塑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当属立体主义。作为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布拉克尝试、探索的实验成果,立体主义绘画于1910年突破了三度空间的造型模式,强烈的色彩已经退居于柔和的色调,其主题也让位于相互穿插的几何形体,由于相似的空间分析的严格性,立体主义绘画的理论很自然地移植于雕塑领域。毕加索的雕塑《费尔南德·奥列维尔头像》,就是把立体主义的绘画转化成立体主义的雕塑作品。同时,俄国出生的雕塑家阿基本科也创作出具有立体主义因素的雕塑作品《坐着的黑色躯干》,他在1908年去巴黎之前在基辅和莫斯科学习艺术,运用几何结构的手法,给优美的人物造型以一种力量的坚实感,避免了装饰性,从而纳人新艺术运动的范畴。1912年他已经全面研究并弄清楚了立体主义对雕塑所其有的意义,开始在作品的人物躯体上镂空,使“雕塑乃被空间所环绕的实体”和“雕塑具有从山上落到山下而完好无损的实体”这一历史性的概念被改变。他把雕塑组合成各空间的构成,而不是组合体量的传统形式。在其作品《行走的女人》中,成一列被实体的外轮廓所限定的透空或空间的形状。对立体主义进行探索的还有法国雕塑家杜桑·维斯立陶出生的雕塑家利普希茨和俄国的扎德金。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实践着立体主义的追求。杜桑·维龙的雕塑作品《马头》、《坐着的女人》尽管还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的雕塑空间,但已明显存抽象因素的倾向。他把倾斜的平面、运动的和展开的凹凸形状及空间这些要素综合进雕塑的体量之中,并成为雕塑的一部分。利普希茨 1909 来到巴黎美术学院朱利安美术学院学习,1913年认识毕索后开始与立体主义活动,并且终生都在进行立体主义的探索。他把几何风格引入雕塑之中,创作了广泛多样的立体主义作品,包括最有纪念性的立体主义作品《生活的欢乐》。他在艺术实践中,将虚与实加以颠倒,对后来的现代雕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30年他又对普罗米修斯和兀鹰的主题着迷,这主题就像知识战胜愚昧,光明战胜黑暗。他按照立体主义的信条,适度地把握着雕塑中实与虚的均衡。而罗马尼亚雕塑家布郎库西在探索立体主义的试验中、剥去了雕塑对象多余的细部,利用卵形和线条达到了完美的雕塑体验。
立体主义运动伊始,就被包含在意大利未来主义的绘画和雕塑之中。波丘尼不但是一位优秀的来主义画家,而且是一位意大利未来主义雕塑的代表,但不幸在34岁时早逝。他以绘画的手法,求人物或物体与周围环境的一体化,组织三度的无形空间,使其像实体般完满地体现,这是他所作重大贡献,也是第一次向古老的问题发起进攻。此外,波丘尼还在雕塑中寻求永久的价值,即“运动的风格”“雕塑环”张塑物做何变形或破碎形式的权力。他的雕塑作品中雕塑传统又同他的绘画最有特定关系的作品之一是《空间里连续性的独特形式》,作品通过对雕美间和人体的分析,把人物部分地解体拆开,使它处在周围的环境运动之中,充分体现出他的追求。
20世纪雕塑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概念之一就是构成。构成主义雕塑最根本的特征是:雕塑是空间的而不是体量的。俄国构成主义雕塑家罗德琴柯的作品《悬吊的构成》是一个鸟窝似的圆环交插构成,在流动的空气中圆环可以缓缓地活动。这是第一件把实际运动引进构成雕塑的作品。俄国艺术家加波和佩夫斯奈两兄弟于1920年在莫斯科发表了所谓《现实主义宣言》,表明他们在抽象绘画和构成里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现实,一种柏拉图式理想的现实,宣言的纲领和本质是空间和时间的再生。“惟有这些形式,才能把生活建立在上面。因此,艺术必然是构成的艺术”。加波通过他的作品《头像的构成》实践了他的理论。1900年,西班牙雕塑家冈查列兹结交了毕加索和布朗库西等雕塑家,受他们影响,冈查列兹利用从父亲那里学会的金属制作技艺,创作了许多构成主义的金属雕塑作品,开辟了用铁的时代。他利用金属焊接直接为人物造型,将焊接与锻造相结合,使其作品不但完全透空和具有线条构成的金属焊接的特征,并且具有很强的造型性。1928年以后,毕加索从其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探索中,激发起对雕塑的兴趣,他在冈查列兹的技术指导下,也制作了一些金属焊接的构成主义雕塑。曾跟法国雕塑家布德尔学习了三年,并受一定传统观念影响的瑞士雕塑家贾科梅蒂,他的作品虽带有传统塑造的手段,已据他特有的观念而产生的。为了表现物体和空间,在雕塑以及形象中,大部分的细节被删掉了,作品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孤独感。战后,贾科梅蒂从瑞士回到巴黎从创作,他最中意的模特儿是他的兄弟、母亲和妻子。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相对具象的简略形体、长的人物及坑坑洼的面具。他认为“这些作品只有在又细又长的时候,才能形成一利貌”,体现了他对现实的心态,一种孤独之中蕴藏着悲怆及毁灭的氛围。1898 年生于英国的亨利·摩尔是20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的雕塑家,他是煤矿工人的儿子,曾在皇家美术学院接受过严格、系统的塑训练。他从对古典主义雕塑的研究中吸收了许多营养,在1920后期的《母与子》群塑中确立了基本主题,而且他的余生都在这一主题中探讨变体。30年代在他的作品上出现了透空的孔洞,实体作为虚空的框架,在坚持人物的古典人性中,于程式上带进了个人的标记,同时他将人体作为形式。行分离、组合,并专注研究各种虚空与实体的紧张关系,这促使他开始探讨金属材料的使用,因为在属中能扩大人物的虚空部分,在探讨了雕塑形式和材料的各种可能性后,又回到人性的主题上来。次世界大战时,他在伦敦的防空洞中画了大量的素描,恐怖的战争使他渴望家庭的温暖,《圣母玛丽和孩子》《母与子》等这类的作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他的作品遍及欧洲、美洲和亚洲,成为新建筑和公共设施中环境艺术里重要的一部分,本书中的《坐着的女人》就是在英国利兹现代美术馆的一个公共雕塑
美国活动雕塑之父考尔德是雕塑家的后代,1926年来到巴黎,加入构成主义画家蒙德里安和研究构成主义的艺术家行列,他在雕塑家加波的影响下开始探索抽象画和抽象金属结构雕塑,结合风的动
九、研究、创作了一些不同形式的吊挂在空中,并能随微风缓缓而动的作品。自40年代后,他开始对纪念性形式感兴趣,将活动雕塑改变为一种大型建筑结构的风动机械雕塑。60-70年代,考尔德也创作了一些大型的“固定雕塑”,以金属焊接的形式,为法国的拉德方斯新城区做了非常优秀的、带有一种强烈的建筑风格的作品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意大利的绘画和雕塑步入现实主义的形式,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是其主要根源。雕塑家马里尼在战前就喜欢马和骑手的主题,那时他创作了一些有关马的雕塑,但马的形象还是较原始的造型。50年代,马和人物的造型根据需要进行了夸张处理,力度感增强,马头向上昂起,在极度痛苦中嘶鸣。骑手则伸开双臂以绝望的姿态向后倒去,具有很强的张力。另一位意大利雕塑家曼祖,他崇尚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是一位风格突出、表现力极强的雕塑家。他为意大利和奥地利的教堂做了许多青铜门饰浮雕,如圣彼得大教堂大门上的《因暴力致死》等。并受教皇约翰十三世的委托,创作了一些宗教题材的作品,突破了一般宗教题材的创作手法,表现出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个性。
60年代,构成主义在所谓初级结构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初级结构在雕塑中代表了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态度。其主要特征是以工业方式来制造,得出一种非人格性工业化的东西,并通常以纪念性的尺度来进行工作。美国雕塑家大卫·史密斯是其代表人物,他从未进行过传统的雕塑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机车工厂工作。因此,有充分的金属材料的实践性创作经验。他的《皇家之鸟》以某种邪恶的侵略成性的大食肉鸟的骷髅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他以钢铁制作的空间线描,使传统的体积、体量消失而转换为丰富、透空的空间,以及变化无穷的深度结构。我们中国的线描、书法是在纸上创作,而他的金属焊接雕塑是利用电焊枪在空间中绘画。大卫·史密斯的创作直接影响了英国当代金属焊接雕塑家,如安东尼·卡罗,他毕业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曾在亨利·摩尔的工作室工作了一段时间。他认识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离开大树的荫影,到大自然中去接受阳光、空气的沐浴。干是,他离开了亨利·摩尔的工作室,到美国进行艺术考察,结识了大卫·史密斯并成为朋友。在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他们产生了共识。安东尼·卡罗开始了他的金属焊接雕塑的生涯,实践构成主义和最低限艺术的理论:60年代他做彩色金属焊接;70年代他让雕塑从台子上解放出来;80年代.90年代他又让人走进他的作品内部……这一系列的造型试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是二次大战以来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英国雕塑家之一。他经常用工业材料装配成巨大而强有力的结构雕塑。他的作品使人意识到雕塑不一定是一个集中式的纪念物,而有可能是敞开的空间。他对空间及材料内在的认识,通过其作品作出了独特的诠释。安东尼·卡罗的创作又影响了英国的一大批雕塑家,像迈克·莱恩等,他们都在金属焊接雕塑中不断地探索发展。查德·威克是英国的一位抽象人物雕塑家,他生于1914年,他的作品具有构成主义和最低限雕塑观念的简洁性和纪念性。他创作的人物形象大部分以真人为尺度,并简化成几何形式特征,然而在人物的姿势中体现出一种自然和生命的内蕴。
20世纪西班牙在雕塑领域中的重要的人物,除毕加索、冈查列兹以外,还出现了一位在雕塑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雕塑家奇林达,他生于 1924 年,利用铁、水泥、石头探讨形体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他的重要作品《风梳》与环境结合得非常好,使人进入作品陈设地时,能产生一种人与自然共存的神韵。他的金属雕朔不但在西班牙,而且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公共环境中,已成为环境中的一部分。他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并给世界雕塑史带来重要影响的雕塑家。
欧洲金属雕塑的发展为世界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漂过大西洋、太平洋来到了亚洲。70-8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出了一位重要的雕塑家朱铭,他从本土东方文化出发,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运用几何形体的结构创作了太极系列,以独特的形式创造了东方文化的神韵。此后,他又创作了人间”不锈钢系列,利用不锈钢管在机械上加工处理,使生活中的人物动势成为艺术造型,使人感到既亲切又自然。他的《人间》系列可谓丰富多彩,利用海绵缠线的造型系列,如摩托车、降落伞等作品利用夸张的生活造型,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朱铭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人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作者的自由创作情怀,深厚的东方文化积累以及通过材料的转换反映其本质。
在欧洲,金属焊接雕塑 60年代已进入美术学院,使学院雕塑系学生不但能学习传统的塑造技法,而且可以进行构成空间、材料等各方面的造型训练。
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就产生了世界美术史中的不朽篇章--中国的青铜器。后世也曾出现过许多令人称道的金属作品,并为后人学习借鉴。我国大陆的雕塑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开始利用金属材料直接进行创作的尝试。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专家被邀请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中国美术学院1993年曾邀请英国著名金属焊接雕塑家迈克·莱恩先生来华任课。1998年中央美术学院邀请香港地区著名金属雕塑家文娄先生讲学,这对雕塑的课程设置、学生创作思路与材料的使用等大有裨益。可喜的是作为金属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焊接雕塑已经纳入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课程。相信在中国建筑与公共环境中将会见到新一代艺术家及学子们创作的丰硕的金属雕塑的成果。
南京雕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