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雕塑协会:
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绘画已成为市场需要的商品,龙凤题材的应用也普遍起来。画院和民间画龙高手不断涌现。宋代陈容就是有名的画龙专家。他所画的墨龙或遨翔太空,或翻腾沧海,气势磅礴;龙的形象苍迈遒劲,长鬚巨角,掌爪如鹰鹫,眉目威严而深藏,(见《支那名画宝鉴》)。今广东博物馆仍珍藏有他的《云龙图》真迹。《宣和画谱》记载的画龙名手董羽是宋画院“艺学”。他“善于画鱼龙海水……喜禹门砥柱,乘长风破万里浪,惊雷怒涛与之出没,画鱼龙超忽复却之状--。”董羽著有《画龙辑议》,把画龙方法归纳为“三停九似”,“.
自首至颈,自项至腹,自腹至尾,三停也;九似者,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是名为九似也。……”董羽画龙的“三停九似”,与汉代王符所述“龙有九似”略异。董羽的绘画技巧很高,他画海水鱼龙,无不栩栩如生,据记载:“ 宋太宗(赵匡义)作'端拱楼’,命董羽于四壁画鱼龙,羽极其精思,凡半年而毕。……皇子尚幼,见画惊哭不敢视.....。 ”他画龙的精品多藏于宋代御府。稍后有江南的和 荀信,开封的任从一也都是画龙的一代名手。
随着佛教道教的盛行,宗教美术在寺院道观中也发展起来。宋元时佛教徒和道士以善于画龙知名的也很多、宋初僧人传古就是画龙名师,当时号为绝笔。道教自东汉张道陵创始以后,道教徒就把春秋时期道家头号人物老子李耳奉为祖师。因楚国是龙氏族的后裔,道教徒就把出于楚国的老子作为龙的化身,附会了“老子猶龙”的传说,并以龙来象征“道”的变化,把画龙作为传道的活动之一。元代天师中如张羽材,张嗣成;道士萧得周、曾道士……等,皆善于画龙。传说他们“善画龙,变化不测……龙飞上绢素、画即成矣”。佛教徒如释绝照、释维输等;其他出身士庶阶层的,如王庭钰、张渥、伯颜石花和陈容四世孙陈亦新等,都以善于画龙而知名。
从四川大足石刻中,可以看到龙在宋代充满了佛教内容的色彩。宝顶山有“九龙浴太子”的石刻。整组石刻表现了从九条龙口中把自山上引来的清泉喷洒在刚诞生入浴的净饭王太子释迦牟尼身上。石刻表现了龙和释迦的亲密关系,也体现了宋代匠师的巧妙设计。眦卢道场四支石柱也镌刻了四条蟠龙,蟠龙沿柱蜿蜒而下,姿态迅猛生动,龛座下方又雕刻了数条巨龙。龙成了佛的护法使者。宝顶山崖壁高处还有驮着雨师的巨龙。它是当时人们求雨解灾的使者。大足北山136 窟是大足石刻的精华。观音、菩萨神态和蔼、意味隽永,造 型准确生动。位于石窟中间有以巨龙和人物故事画雕成的“心神车”石刻。“心神车”高四米许,上下分三层,中层有八根高约二米的蟠龙大柱,底层基座刻一巨龙,龙身蜿蜒盘绕。四肢强健,掌爪有力。整座盘龙“心神车”位于石窟中心,是石窟承负的砥柱,在力学运用和造型设计上都是别具匠心的杰作。
宋代石刻继承了汉唐传统技法,并以熟练的技巧和精美的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时代风貌。河南巩县宋陵的石刻“站龙”和““朱雀”的形象就别具一格。石刻“站龙”作“弗”字形站立。龙的后肢巨大,头部和颈部较细小,动态活跃劲猛,造型新奇,宋元陶瓷中的龙纹多有仿效。宋陵墓神道前都有一对朱雀浮雕,高约四米、宽二米,它的形象大都被表现为:马头、龙项和五道很长的凤尾,并有一对巨大的翅膀。这种以崭新形式出现的瑞禽似是大鹏和凤鸟的混合物。朱雀有的展翅屹立,有的腾飞而降、形象雄健,气魂威猛;浮雕多以高山烟云为背景,流畅而夸张的线条使凤鸟和云雾高山互相协调,画面充满了瑰丽的浪漫色彩。
元代石雕“双凤麒麟丹陛”(北京出土)。构图丰满,富于变化,石雕中央海棠形画面以缠枝花卉纹铺地,两只展翅鸾凤回顾衔珠,鸾凤尾部一作卷草纹,一作五绺浪草纹,纹样继承唐碑凤纹形式,不同的是凤嘴类似鹦鹉,凤眼和人眼相似。北京出土的“浮雕行走龙石栏板”,图案上三爪行龙跃身奔驰,曲颈扬尾,尾如拂尘,后腿粗壮强健,龙首尖鼻长鬣,造型上别具一格。内蒙古上都开平(锡盟正旗)出土的“汉白玉龙头”,是忽必烈建都开平时宫殿建筑构件。《史记》和《汉书》都记有关于蒙古族是夏的后裔,也是龙的传人的记载。石雕龙头说明了蒙古和中原的文化关系。石龙头保留石块原形,雕刻技巧朴拙憨厚。
宋代铜镜因官府铜禁很严,民间铜器受到各种限制,日用品多为陶瓷、漆器所取代,铜镜生产已不能和汉唐时代相比。凤纹铜镜以带柄的“双凤镜”独具特色,双凤或相对或迂回,装饰性的构图丰满均匀。“仙女乘凤镜”更衬以秀丽的花边,铜镜的繁密纹样和素洁的镜柄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端丽雋美、高雅大方。
宋元陶瓷器中的龙凤纹以整体而粗犷简朴见称。河北磁州“黑花龙纹瓶”中间绘以兽头巨躯的龙纹。龙脊有特大鳍棘,掌爪巨大锐利,形象威猛生动,瓶的肩部和瓶足衬以回旋状黑色条纹,瓷瓶黑白对比强烈,纹饰简练优美。河北房山县良乡发现的“黑花双凤罐”,腹部绘有展翅张尾黑花大凤一对,凤纹鹰嘴巨眼,笔墨粗犷,神采奕奕,两者都是宋元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图542)。北京鼓楼出土的元代“青花凤首扁壶”是器形和绘画造型相结合的艺术品,壶的注嘴以凤首塑造而成,凤翼和凤尾绘于壶身,下方衬以缠枝莲花图案,整体设计纯朴自然。元代以后,青花瓷器底纹装饰比较丰富,主纹多用显著宽阔的纹样,图案以密衬疏,层次分明。如保定出土青花“海水龙纹瓶”,海水以繁密细线组成,龙纹则以粗宽线条画出,纹样繁而不紊,较好的表现了海水蛟龙的主题。
宋代龙纹特点是龙身长如巨蟒,兽头、足有三爪或四爪。有翼和兽形的龙都不多见。元代龙的特点常作细颈长唇,足部有三只鹰鹫般的巨爪,龙纹常和云纹或海水同出现于画面;头部的髭、、髦、髪、触须等饰物都已出现,凤纹在陶瓷器上的表现多象猛禽,纹样突出地强调了巨大的喙钩。元代有的青花磁器,继承宋民间彩瓷风格,凤纹笔划刚劲流畅,常寓凤形于笔意之中。如磁州白釉“黄花凤纹大罐”腹部有回首展翅的双凤,凤纹以无数平行线纹组成,凤眼修长,尾作卷草纹,空间填以流云纹,写意笔法潇灑简练,展示了元代写意的绘画水平。
南京雕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