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雕塑协会:
犍陀罗佛传浮雕表现的这种历史感,有些学者认为是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这种严格按照人物生平次序来展现一个圣人、一种宗教的来龙去脉的做法,确实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宗教艺术形式,而这种形式,后来也对东亚宗教塑造宗教先驱和圣徒的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传窣堵波,西克里出土,拉合尔博物馆
犍陀罗的艺术家们选取了佛传故事中的十三个代表性主题,展现释迦牟尼传法的一生。从内容看,基本上围绕佛陀得道传法展开。
等候转生,西克里窣堵波浮雕,拉合尔博物馆
释迦在兜率天等候转生为太子,他以菩萨装扮出现,有头光,周围天人合掌礼敬。图像作为历史记忆的载体,与文本文献有区别。
白象入胎
犍陀罗浮雕中,常常将飞来的白象刻画在圆盘上,圆盘的符号意涵,至少把世俗和神圣空间分开,呈现神异色彩。
占梦,大英博物馆
白象入胎,拉合尔博物馆
犍陀罗的“白象入胎”浮雕中,白象都是左侧横卧。这样一来,白象就是从摩耶夫人的右胁进入体内,正好和佛教典籍中关于佛陀从摩耶夫人右胁出生的记载相吻合。右胁而生,符合释迦牟尼的刹帝利身份。在场景中,摩耶夫人往往躺在一个梯形建筑之下,这个梯形建筑象征着净饭王的王宫。通常有手持长矛或腰挎宝剑的女卫兵。在大都会博物馆所藏的“白象入胎”浮雕中,有梵天和帝释天的出现,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
右胁而生和太子沐浴
在犍陀罗“右胁而生”浮雕中,帝释天和梵天往往同时出现,帝释天用布接住太子,而梵天在一旁注视着。除了诸神,场景里经常包括鼓手、竖琴等伎乐元素;另外有手持水瓶、丰饶角、棕榈叶拂尘的侍女们。
右胁而生,2—3世纪,弗利尔美术馆
灌礼,白沙瓦博物馆
释迦太子出生之后,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就是灌礼。新生太子站立在三脚凳上,龙王兄弟似乎是从圆壶状容器中倾倒出水给新生的太子灌礼。
仙人占相和坐骑出生
释迦太子出生之后,仙人阿夷(阿私陀)来为其占相。阿夷见太子“奇相三十二、八十种好,身如金刚,殊妙难量,悉如秘谶,必当成佛”。
树下观耕(太子发冠上有狮子形象),2—3世纪,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释迦太子坐在阎浮树下的台座上结跏趺坐,施禅定印,而台座则雕刻着耕种的场景。在台座的右侧,是掌犁人轭牛,左侧是身穿长裙的人在祈祷,而最左边是净饭王礼拜太子。太子的面容温情而忧伤。垂下的衣裳将人物雕像和基座的内容连成一体。画面中,太子的形象占据了整个浮雕的大部分,呈现圣人的威严和神圣。而耕田的部分和净饭王礼拜的部分,则只在基座上出现,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太子惊梦,2—3世纪,片岩浮雕,卡拉奇国家博物馆
画面分为两部分,上部分表现的是释迦太子和耶输陀罗奢华的宫廷生活,下部分表现的是繁华消逝,太子准备逾墙出走的场景。宫治昭认为上半部或许受到塔克西拉出土的装饰盘的影响,是常见的飨宴场景。太子侧卧卧榻上,跟坐在旁边的耶输陀罗交谈,周围是乐舞的表演。下半部是乐舞结束后的场面,乐女们各个姿态丑陋,露出凡俗的一面。持矛的女卫士守卫着寝宫。此时太子的装束或者发髻已经发生了变化,预示着跟世俗世界决裂,准备离宫出走。
太子惊梦,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表现了释迦太子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场景。耶输陀罗已经入睡,而太子坐在床边,似乎已经下定决心出走。在汉文文献中,卫士们也被描述为“淳昏而卧”。不过犍陀罗浮雕中,卫士一般是清醒的状态。
逾城出走,2世纪,罗里延唐盖出土,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
手持伞盖的马夫车匿和手持弓箭的五道大神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在太子马前,往往有手持弓箭的人物形象。以前的研究者多认为这是魔王波旬前来阻止,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毗沙门天王导引。但是根据汉文译经典,比如《太子瑞应本起经》中,提到太子遇见主五道大神,名曰贲识,左手持弓箭。这一浮雕中手持弓箭的,恐怕就是这位五道大神。
告别宝马和开始修行
释迦太子骑马离开迦毗罗卫之后,将身上的宝衣、璎珞、宝冠解下,尽数给了马夫车匿。脱下王子的衣冠之后,释迦太子就从一个王者转变为修行者,从一个珠宝冠髻、璎珞装饰的刹帝利王子,转换为身穿僧袍、束成螺发的形象。头光、螺发、僧袍成为走向神圣的释迦牟尼的基本视觉元素。
告别宝马,1—3世纪,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释迦太子身后的背光标志了他的身份。此时他赤裸上身,赤足,已经将太子衣冠交给车匿。旁边扛着伞盖的车匿手里捧着太子的衣冠。画面中的主角不是释迦太子,而是白马揵陟。它前倾垂首,跪倒在太子脚下,低首舔舐太子的双足。嘴巴微张,似乎
五位修行者,大都会博物馆
画面中五个人都是手持象征婆罗门身份的水瓶,可能表现的是最初跟随释迦太子修行后来又抛弃他的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
断食苦修和走向菩提
在犍陀罗佛传浮雕中,“苦行中的释迦”是重要的主题。释迦苦行像展现出释迦牟尼的牺牲精神,展现他为了众生寻求解脱之道深受身心之苦的情况。经过极致的苦行,佛陀认识到,光靠断食苦行,是没法悟道的。他接受了牧牛女的食提释迦牟尼苦修的地点是摩揭陀国的前正觉山西南十五里的毕钵罗树下。在这里,释迦牟尼苦修六年,发誓:“使吾于此肌骨枯腐,不得佛,终不起。”在苦修过程中,佛陀一日只吃一麻、一麦,以续精气。
释迦苦行像,灰绿片岩,2—3世纪,西克里出土,拉合尔博物馆
吉祥献草,2—3世纪,白沙瓦博物馆
场景中,释迦牟尼站在中间,头有背光,身穿长袍,右手持吉祥草,双眼睁大,长有髭须。执金刚神在其左手边,长着浓密的胡须和头发,手持金刚杵。刈草人头发卷曲,赤裸上身,脚下是一堆吉祥草。其双手合十,向佛陀礼拜。
降魔成道(台座前魔军士兵跌倒倒地),白沙瓦博物馆
画面中手持刀剑的魔军纷纷扑向释迦牟尼。台座前面的地上出现了大地之神的形象,作为整个事件的见证者。而在画面的左上角,出现了手持金刚杵的执金刚神。
魔王的军队,2世纪,拉合尔博物馆
画面上群魔众多,分成三层,下层魔兵是人形战士,或缠头巾,或戴盔帽,身穿铠甲,手持刀剑、长矛和盾牌;中层和上层魔兵则是兽形,或獠牙,或双面,或浑身毛发,挥舞棍棒。魔兵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也衬托释迦成道的不。
南京雕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