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雕塑协会:
新街口几经波折矗立起来的孙中山先生雕像,且无论其艺术水平如何,单此一举,为南京增色。
民国人物风华同样也是历史留给南京这座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的文化艺术,历久弥新,瑰丽多彩。民国时期作为中华民族中外交融的特殊时段,见证了中华民族古今未有之大变,沧桑坎坷,多难亟待。涌现了很多超越时代的新青年,百年来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典型人物鲜活的爱国形象,传承了一代又一代民族崛起的不息精神。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战斗,直到完成了新中国建立的伟业。
民国人物群像荟中,宋庆龄女士的半身塑像尤能彰显这一种精神—卓立尘世,独挹寒梅。仿佛是中华民族伟大母性被九州大地上嗷嗷的苦难声唤醒一般,宋庆龄先生的形象就在鲜红血泊里倒下的新青年身旁,如圣母般温柔垂慈,而又是那么的坚毅和勇敢。
——更多的来自影视剧的民国女学生的形象,一身飒爽的白衬衫、短裙校服,解放了两千年的“衣不可不蔽体”,在视觉上真正体现了女性的唯美和青春,而在精神上又是及其进步和大无畏的。先生半翘兰花指,正是走过那一片春风。平滑近乎工艺的雕塑手法,极力表现先生饱满的神色,深情直望,闭唇欲语,轻曳风披,褶皱微起。将先生这一美好瞬间凝固成永恒的雕像,大抵是雕塑家对先生最深沉的敬意了。碧玉石基座向右伸长的梅花,呼应雕像若隐若现的右手,铸铜色和金色,色色相映成趣,二者又将雕塑艺术融合到了视觉可见的方方面面。梅花是傲寒而不同流的,在南京至少有三处可以赏梅的景区,这不无和先生相关。天地钟灵秀,先生似寒梅般遗世独立,开启了建国后很多具有母性情怀的事业,关爱呵护五星红旗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小家伙,这些都在先生眉眼间。
在南京的民国建筑逐渐被文物化保护起来,或许若干年以后,再看会有不一样的精神感受吧。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厚重的,深沉的,那些烽烟诡谲的年代,终归要尘埃落尽时方显其色。那些风华人物的如烟往事终究散入笔墨间。当下热度较大的《良辰美景知几何》,又何尝不是用爱情的表现手法,再现当时的民国风貌呢?是否想穿越回民国时代的南京,用手中的刻刀,衔接那一段动荡的人间,际遇一段红尘里的温情?
置身民国人物群雕之间,仿佛听到枪炮里的呐喊,而你款步走来。
南京雕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