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清代福建花鸟纹木雕的文化寓意

时间:2022-5-5 10:45:15100 点击:

南京雕塑协会:

福建地处东南一隅,派江吻海,山水相依。自唐宋以降,福建经济、文化取得长足发展,甚而后来居上,学者云屯,反哺华夏,如宋代“闽学”,其文化传统不仅是闽人可贵的精神向度,也给中原文化带去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众多彰显地域特色与历史风貌的著述。福建也因其儒风鼎盛、儒学之花绚烂,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


清代福建经济活跃、文化昌明,人文荟萃、物阜民丰。人们大兴土木,营造祠堂屋厦、庙宇殿堂,使得能工巧匠有了展示精巧技艺的舞台。此时期福建木雕除了多为寺庙制作金碧辉煌的佛像神像外,民间尤其是莆田、仙游的莆仙地区和以泉州、永春为代表的闽南地区等地的木雕,作品还多用于祭祀礼仪、日用器皿、窗花橱饰、家具陈设等生活领域。木雕也因贴近百姓生活,自然而然地成为宣扬伦理道德、教化广大民众的载体。它的身上不仅蕴藏着古老的历史、精美的艺术,同时还有丰富的乡土民俗和传统文化。本文撷取福建民俗博物馆所藏的清代福建花鸟纹木雕为例,略谈其折射出的清代福建地方民俗风情和地域民俗心理。


木雕中的花鸟纹包括花卉、蔬果、草虫、畜兽等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图案。儒家学说中有“天人合一”的理论,指的就是用自然来比拟人事,这种将外在自然拟人化的赋予道德和情感内容的表现手法,使得人们可以从木雕的内容中清楚地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俗,浸润其中,如同与古人同游,乐莫大焉。清代福建木雕花鸟图案,既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关注美与善的观念表达,更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从清代木雕艺人雕刻创作的花鸟纹作品中,大致可归纳出其时福建缙绅士子及广大民众的三种审美趋向及隐含的心理寄托与文化寓意。



一  广大民众趋吉纳福的普遍审美


清人蒋士铨在《费生天彭画耄耋图赠百泉》有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生动再现了清人趋吉纳福的文化现象。而民间木雕艺人受到当时文化的影响,往往会选择反映社会心理、社会生活的题材,以迎合广大民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趣味,所以清代福建花鸟纹木雕常被赋予吉祥意义,可谓“纹必有意,意必吉祥”。


1.清代金漆“麟凤呈祥”纹木雕花板

111.jpg

《吴越春秋》中说:“禹养万民,凤凰栖于树,麒麟步于庭。”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动物:鹿身,牛尾,马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黄色。凤凰也是衍生于神话传说,传其“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麟、凤的造型都是将许多实有动物拆解后的集合体,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集于一身,这也充分体现了古人的“集美”思想。

此花板以透雕为主,辅以浅浮雕和阴雕等技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麒麟嘶吼、凤凰展翅表现得生动传神。透雕,也称通雕、深浮雕,其做法是先在木料上绘出花纹图案,然后按图案要求进行雕刻,需透空的地方雕通,需凹凸的地方铲凿,形成大体轮廓后磨平至光滑,再进行精细加工,讲究“通、透、空、灵”。传说麟为仁兽,蹄不踏青草和昆虫。凤为祥禽,凤凰双飞,贤士齐集。古人把麟、凤在一起视为天下太平之象征。又因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称为“麒麟儿”,故清代木雕花板里亦多有“麒麟送子”“麟吐玉书”等吉祥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期盼后世子孙出圣贤、添丁旺文的美好愿望。


2.清代金漆“松鹤延年”纹木雕花板

222.jpg

《小雅•天保篇》有这么一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我们常说的“寿比南山不老松”,就是从“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引申而来的。而《小雅•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描述,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其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它身披洁白羽毛,喉、颊和颈为暗褐色,长而弯曲的黑色飞羽呈弓状,覆盖在白色尾羽上。特别是裸露的朱红色头顶,好像一顶小红帽,并因此而得名。丹顶鹤鸣声超凡不俗,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是高雅、长寿的象征。


此花板以高浮雕技法为主,辅以浅浮雕和薄意雕,将松树的虬枝老干和松针的坚韧倔强,以及仙鹤展翅欲飞、翎毛迎风翩翩的动态之美刻划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再加上祥云环绕其间,兰芝仙草点缀左右,营造出“仙境渺渺采盈门,松柏森森青绕户”的蓬莱仙境之感。松树、仙鹤、石头,均代表长寿之意,寓意松鹤延年,承载着民间谚语“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美好愿景。


3.清代金漆“鸾凤和鸣”纹木构件

222.jpg

中国民间有“凤舞文明”之吉祥语,凤凰是历史上记载的珍禽善兽,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只有在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千百年来凤凰形象深入民间习俗,在中国的传统图案中,常用凤穿牡丹、鸾凤和鸣来表现吉祥、和谐之美。在民间喜庆活动中,人们通过凤凰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欢乐心情,凤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物深入家家户户。

此木构件雕有一凤一凰在牡丹花中嬉戏流连,意为“鸾凤和鸣”。凤凰中雄性为凤,雌性为凰,《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语:“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鸾凤和鸣”比喻夫妻感情融洽谐乐,旧时常用于祝福新婚夫妇比翼双飞、琴瑟和谐。此木雕构件采用镂空雕、半圆雕技法,又用金漆加以髹饰,既空灵通透、富丽堂皇,又栩栩如生、灵动婉转,更有着吉祥、如意、和谐的美好寓意,反映了清代福建广大民众追求幸福的美好向往和传统的民俗文化风情。

   

4.清代金漆“富贵长寿”纹木雕花板


222.jpg

《本草纲目》记载:“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牡丹花姿美,花大色艳,雍容华贵,欧阳修赞“天下真花独牡丹”,故牡丹有“富贵花”之誉。唐朝开元盛世,牡丹盛于长安,李正封有诗云“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所以牡丹又有“国色天香”之称。长期以来,牡丹成为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清代更是曾以之为国花,颐和园就有“国花台”。清代木雕艺人把牡丹雕刻在木板上,且饰以金漆,尤显其时人们对牡丹的珍爱。


该木雕花板在刷饰朱漆的底木上运用劈、削、雕、剔等技艺,着意雕刻了一对绶带鸟在嶙峋山石和绚丽多彩的牡丹花叶中对视而歌,意即“长寿富贵”。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令世人倾倒。而绶带鸟既取长寿之意,又因旧时官印乃用绶带挽系,所以绶带又象征官运亨通,两者合雕则是无数世人争相追逐的俗世圆满和最终渴望。



二  官宦富商求取利禄的功利性审美


《宋史•地理志》说:“闽人多向学,喜讲诵,好为文辞,登科第者尤多。”宋、明两代,福建登科第者在全国名列前茅,及至清代,福建教育制度更加成熟,学风鼎盛,雕版印刷日益发达,民间雕刻亦趋繁荣,木雕艺术更是得到长足发展。依托着当时科举应试和读书教育的浓厚社会文化氛围,装饰在各种建筑、家具和日用器皿的木雕,涌现出大量与金榜题名、功名利禄相关的雕刻图案,这既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清代福建的社会文化风貌,也体现出当时处于社会顶层能用得上这些精美器物的或官宦人家或富商大贾求取功名利禄的功利性审美。


1.清代金漆“太师少师”纹木雕花板

111.jpg

《汉书•西域传》言:“乌戈山离国有桃枝,狮子,犀牛。”世传狮子为百兽之王,每一振发,百兽慑服,又受佛教推崇,以其勇猛精进,为文殊菩萨座骑,故谓瑞兽。据《汉书•礼乐志》载,汉代民间流行舞狮,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手持彩球相逗,上下跳跃翻腾,气氛热烈、活泼有趣。直至现代,舞狮还是广大民间常见的喜庆活动。


此木雕花板以透雕、半圆雕技法刻有梅树、芭蕉和山石,主题纹饰则是狮子戏绣球。相传公、母两狮相戏时,绒毛会缀合成球,而小狮子便从绒球中诞生,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繁荣。又因纹饰以大狮子和小狮子构成,“狮”与“师”同音,释为“太师少师”,象征官禄代代相传之意,也反映出清人追求家族繁荣昌盛、企盼高官厚禄繁衍不息的心态。


2.清代金漆“二甲传胪”纹木雕花板

11.jpg

在古代,要想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往往是靠埋头苦读和参加科举考试来实现的。中国的科举制度肇始于隋唐时期,至宋代已趋完善。明代殿试名次分为一、二、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殿试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代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由于及第者名单多用黄纸书写,故又称“黄甲传胪”,宋人华岳就有诗《呈诸同舍》云:“三举不登黄甲去,两庠空笑白丁归。

该木雕花板糅合了半圆雕、透雕、阴雕等技法,刻画了荷叶脉脉、荷花怒放,一丛纤柔俊秀的芦苇枝上站着一只鹭鸶,芦丛边上雕刻太湖山石和海水纹,两只憨态可掬的乌龟正围绕着芦丛嬉戏。“芦”苇、“鹭”鸶均与“胪”同音,而龟有甲壳,且刷饰黄色金漆,寓意为“甲”或“黄甲”,该花板图寓“二甲传胪”或“黄甲传胪”,是为科举中第之吉兆,形象表达了“金榜题名”的美好祈愿。


3.清代金漆“一路连科”纹木雕花板

222.jpg

此花板雕有鹭、莲花、芦苇。“莲”与“连”同音,“鹭”与芦苇之“芦”和“路”均同音,且芦苇生长,常是棵棵连成一片,故谐音取“连科”之意。旧时科举考试,连续考中谓之“连科”。鹭与荷花、芦苇组成的图案称“一路连科”,寓意应试求捷,企盼仕途顺遂的美好心愿。


此花板底纹雕刻万字纹,即卐字形纹饰,卐字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意义的几何图案,是古代的一种符咒,用做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卐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此花板底纹卐字四端向外延伸,演化成锦纹,有吉祥绵长不断和万福万寿绵延不息之意。


4.清代金漆“封侯得禄”纹木雕花板

222.jpg

此花板图案由猴子、蜜蜂、鹭等动物及松树、兰草、灵芝、石头等组成。图中有两只鹭鸶相向对视,一只猴子手持木棍正在捅松树枝干上的蜂窝,蜂窝下方有只蜜蜂展翅欲飞、动感十足,画面十分诙谐有趣,令人忍俊不禁。“蜂猴”与“封侯”谐音,“鹭”与“禄”同音,寓意“封侯得禄”。又因图案有两只鹭,或也可释为“路路封侯”,均是反映清人企盼仕途得意、高官厚禄的功利心理。


此木雕花板背景髹饰朱漆,再以深浅浮雕、透雕、半圆雕等技法将猴子憨态可掬、调皮捣蛋的个性特点,鹭鸶展翅扑棱、伸头扭颈的动态和应和之状,以及蜜蜂迎风欲舞、观者耳中似有嗡嗡之声的活泼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逼真绝伦。该花板雕饰精美,且髹饰金漆,更显富丽堂皇流光溢彩,既让我们窥见清代达官显贵的繁缛奢华,也是清代封建社会传统文化心理和功利主义思想长期浸润的生动反映。



三  文人士大夫清逸洒脱的情趣审美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以道统艺,由艺臻道”,清代福建木刻中有许多文人题材的纹饰,如梅兰竹菊“四君子”纹等,让人联想到人文价值、精神关怀和自我意识,在物与人之间构建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体现了当时具有儒家思想的闽地文人对人、自然、宇宙间关系的理解,这是“比德”文化在清代福建的生动再现,也反映了闽人对美好品德、高尚修养孜孜不倦的追求与胸怀。


1.清代金漆“四君子”纹木雕花板

22222.jpg

《事词类奇》说:“水陆,草木之花香而可爱者甚众,梅独先天下而春。”故人们列梅花为群芳之首,将它视为春之使者。而兰花野生自长,洁身自好,幽香清远,其不为凌厉改性,不为无人而不芳的性格,好比自甘淡泊之美人,穷困自爱的隐士,修道立德的君子。《孔子家语》有言:“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花中“四君子”,梅傲竹坚,兰幽菊淡,或傲或雅,或清或灵,无不被喜爱它们的人们人格化、象征化。


该组木雕花板以镂雕技法将梅的冰肌玉骨、兰的幽香清谧、竹的风神俊朗和菊的悠然疏淡展现得十分生动精妙。木雕艺人们在艺术形成的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加入精心的创意与刻画,从而跳出俗的层面,上升到雅的高度,他们的高超技艺也使这些木雕花板拥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岁月的沉淀中焕发出新的璀璨光芒。


2.清代金漆博古纹木雕花板

《小窗幽记》里说“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金石鼎彝令人古”。清代,博古之风大兴,考古、金石学成为时尚,文人士大夫迷恋高古的情境,在书画艺术、石木砖雕等工艺美术里捕捉遥远时代的物件,博古图案也因此得到长足发展。博古即古代器物,宋徽宗著《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后世称仿制古物、书画,皆以博古名之,图案多以博古器物如古瓶、玉器、鼎炉、书画和一些吉祥物配上盆景、花卉等各种优雅高贵的摆件组成,琳琅满目,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本组木雕花板以半圆雕和深浅浮雕等技法雕饰了古瓶、水盂、爵杯、玉玦、灵芝等物件,气息静穆、典雅庄重,令人一见就似有拂去浮躁心境的平和之感。该组花板主体物象虽小,然立体空间层次丰富,体现出多层镂通、玲珑剔透的福建雕刻风格,是清代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是其时八闽民间对“天人合一”理念、“雅”“俗”共存的理解与追求在生活中的反映。


清代福建花鸟纹木雕,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美学观念和丰富的民俗性,每一件木雕作品都融合了思想、文化、社会环境和审美趣味等,蕴含着深刻的精神之美。不同的纹样形制组合、转化为特定的符号,传达出人们的祝福与企盼。欣赏这些木雕,如亲见古人,与之品茗谈心、畅饮抒怀,令人修身养性、心平气和。木雕作品的意境之美、艺术魅力,也在这丝丝斑斓的纹样中得以沉淀与流传。

                                                                                                                                      南京雕塑协会

关于协会 协会会员 协会活动 会员服务 新闻中心 作品赏析 艺术沙龙 学术报告厅 雕塑公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2012-2019 南京市雕塑协会
南京雕塑协会 南京雕塑学会 南京雕塑协会 南京雕塑院 南京雕协 南京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