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欧亚大陆——格里芬的秘密

时间:2022-4-27 10:00:06100 点击:

南京雕塑协会:

格里芬,又名狮鹫,是一种流行于欧亚大陆的神话动物。它长着鹰的头和翅膀,狮子的爪子和身体,成为这两种分别统御天地之动物的集合体,拥有非凡的力量。它的“年龄”甚长,最初的身影可追溯到近六千年前的古代世界。在漫长的时空流转中,格里芬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也被写进一个个传奇故事之中。

33.jpg

公元前4000年的埃及和埃兰(古代伊朗),以及公元前2000年的叙利亚,已经出现了格里芬的形象。后来,格里芬广泛流行于地中海东岸地区,在欧亚草原民族中也极受欢迎。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诉说着格里芬在古代的奇特旅行。

 

古埃及石板上的早期形象

在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有一件公元前3000多年的古埃及石板,上面刻画着很多真实的和想象出来的动物,格里芬就是其中之一。

222.jpg

对狗调色板,左为正面,右为背面,制作于公元前3300-前3100年,埃及赫拉康波里斯(Hierokonpolis),粉砂岩,42.5X22厘米,藏于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图片来自该馆网站

这种盾形的调色板出现于古埃及王国统一之前。在公元前4400年左右,这类调色板就被存放于墓葬之中作为陪葬品。其用途是在其正面的圆形石盘中研磨调制身体用的颜料。到了公元前3300-前3000年,其用途转变为具有装饰、纪念或仪式性的物品。


调色板的正反面,雕刻着许多动物。除了顶端最大的两条狗之外,调色板正面刻着两只蛇形脖子的狮头怪兽。在石板背面左侧偏下位置上,一个长着鹰头狮身、翅膀像梳子一样的动物,就是格里芬。它和其他食肉动物一起,如狮子、鬣狗、豹、狮头怪兽在追捕北非本土的食草动物。当时的统治阶层可能以格里芬等神奇或有神力的动物来展示自己超越凡俗的地位和权力。

 

西亚印章里的格里芬

若说这里的格里芬还有点“原始形态”的话,那么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西亚印章里,人们就能够看到比较“标准”的格里芬形象了。

33.jpg

滚筒印章及现代压印图(中间:天气之神与格里芬)  公元前1720-前1650年,赤铁矿石,叙利亚,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片来自该馆网站

这枚印章的压印图中间,有一对格里芬。它们立于一棵树之下,树顶有一个羽翼太阳圆盘,两翼之下有两只卧着的山羊。天气之神戴着装饰羽毛和角的头盔,穿着短裙,手拿类似三叉戟的闪电旗帜,立于格里芬两侧。印章上下边缘有扭索状装饰。这个印章的画面表现出当时浓郁的宗教及神话意味。


印章的制作时间处于古代巴比伦帝国时期,与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约前1810年-约前1750年)统治的时间接近。


当时的贵族统治者们制作出精美的物品,展现神明的伟大,也希冀与众神进行沟通,并通过亦真亦幻的动物来展现自己尊贵的地位和权力。这里的格里芬作为一种神兽守卫着圣树。


滚筒印章,简称滚印,最先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的两河流域。不同于平面的印章,滚印需要在粘土上滚动来产生印痕。但其好处也非常明显,可以产生更大、更精致的压印效果。


这些印章用来表明拥有者的身份或物品的所有权。比如拿一块湿润的粘土附在罐子等器物的开口处,印上章纹,即可表明所有权;或者像当今印章的功能一样,令买卖或合同生效。只不过在使用时,当时的文字和印章都是印制在泥板上。

 

现身亚述帝国宫殿


到了公元前9世纪左右,两河流域的亚述帝国逐渐开始在西亚扩张,统治着包括两河流域和地中海东岸的部分地区。当时的国王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约公元前884-前859年在位,AshurnasirpalII)在尼姆鲁德(位于今伊拉克)建造了新首都。后来,其继任者沙尔曼纳萨尔三世(公元前858-前824年,Shalmaneser III)开辟了更广阔的疆域,也扩建了都城。


近代,尼姆鲁德的卫城和军械库相继被发掘,除了发现令人震撼的大型宫殿浮雕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出土了成千上万件象牙雕刻制品。这些雕刻品雕刻精美,画面丰富,是用于装饰宫殿家具和宝物盒的。


它们除了少部分由亚述工匠制作外,很大部分是帝国属地的进贡品或亚述军队的战利品。因此,其风格十分多元,比如强调征战胜利和表现圣树的亚述风格;以及受埃及艺术影响深刻的腓尼基风格;还有人像刻画强调大眼睛、大鼻子和小嘴、小下巴的叙利亚风格。

444.jpg

男子刺杀格里芬(左侧),格里芬在花园里(右侧),象牙,两河流域,出土于尼姆鲁德(今伊拉克境内),公元前9-前8世纪,新亚述帝国时期,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作者拍摄

其中一件象牙浮雕生动刻画了一个男子将长矛刺进格里芬喙中的情形。男子头戴双冠,穿着带褶皱和流苏的及膝短袍,一手拿住格里芬的头,一手抓着矛,用力刺向格里芬;格里芬的身体和巨大的翅膀充斥在边框内,四个爪子支撑在边框上,身体扭曲着,头面向男子。


这种英雄与动物搏斗而胜利的画面,后来在西方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认为,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艺术中常表现的圣乔治屠龙的画面,就是从这类西亚的艺术表现中演变而来。


图中右侧的格里芬就幸福多了,它处在纸莎草花和棕榈树之中,正向右侧的棕榈叶伸过头去想要享用美餐。边框的上下有突出的榫,表明这块象牙雕刻是被安装在框架之中,可能作为家具的一部分。


不少象牙雕刻上最初还装饰着宝石、黄金和彩色玻璃。但在公元前7世纪古代伊朗米底人入侵亚述都城时,将这些黄金宝石剥离带走,而将他们认为没有价值的象牙扔弃,直到现代重见天日。


之后,格里芬的形象又“飞到”古代伊朗和欧洲,在当地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更加丰富的内涵。

                                                                                                                                      南京雕塑协会

关于协会 协会会员 协会活动 会员服务 新闻中心 作品赏析 艺术沙龙 学术报告厅 雕塑公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2012-2019 南京市雕塑协会
南京雕塑协会 南京雕塑学会 南京雕塑协会 南京雕塑院 南京雕协 南京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