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作为承载文化主题的造型,应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作为艺术化的创作,应当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审美需求;作为美化环境的手段,它需要从视觉上给人带来美感;作为科技进步的体现,需要运用新的材料与工艺,实现造型的创新。从现代城市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上看,一方面,城市雕塑创作立足于艺术学院的专业化训练,可以创造出优美的造型并表达丰富的情感;另一方面,现代设计的实验成果,能够使城市雕塑艺术更好地融入环境并通过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使造型具有较大创新的可能。因此,在城市雕塑艺术创作中不存在精神需要和功能满足之间的界线,城市雕塑创作应将艺术思想与设计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城市雕塑创作要实现造形的艺术创造与情感的艺术表达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因此,艺术是城市雕塑创作的基础。
1、讲究艺术性,创造完美造型:城市雕塑要运用高超的专业技能创造出完美的艺术造型。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超的艺术表达方式比普通的语言叙述感染力要强烈得多。城市雕塑既不是对自然形态的机械临摹,也不是对具体事件的简单再现,而是艺术想象和思考的结晶,是艺术家对自然形态深刻理解的产物,是用雕塑独特的空间、形体、材料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城市雕塑的艺术造型主要依靠作者的创造能力得以实现。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过对形体、结构、空间、色彩等要素的研究,对大小、粗细、聚散、方向、肌理、明暗等关系的理解,对调和、均衡、对比、节奏、韵律等法则的应用,体会生理因素、物理因素、文化因素对城市雕塑创作产生的影响,最终运用艺术的手法,恰当地表达主题,同时把造型与自己的美学理念结合起来,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形象。
2、重视思想文化内涵,实现艺术造型对情感的充分表达:随着社会文化观念的变化、人们审美水平的普遍提高,雕塑的观赏者已不满足于欣赏雕塑艺术中的造型美感,而更看重雕塑艺术中所蕴涵的文化意蕴、情感深度,并从中获得生理的舒适及精神的享受。现代城市雕塑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最终价值不取决于对事物自身结构特征的再现,它在实现完美艺术造型的同时,需要结合大量的人文的主题来研究,揭示对象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展现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实现与观众的心灵沟通,从而体现雕塑本身的意义。文化特征和个人感受在城市雕塑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城市雕塑独特的造型,会使欣赏者通过观看和想象产生巨大的思想共鸣。例如,中国的佛教石窟雕塑多以高山岩石为依托,将雕塑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自然而富有纪念意义的空间,产生出隐逸避世的气氛,并唤起人们对宗教的神圣感受。这种文化内涵产生的作用远远超出了雕塑自身的审美功能。好的城市雕塑,必须在给予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带来感情上的陶冶,使人们的精神达到更高的审美层次。现代城市雕塑作品与现代文学、音乐、影视等在情感的诉求上都有着大量的相通之处,都是通过艺术之美激发人们的情感,取得思想上的共鸣。
二、城市雕塑创作要实现艺术形象与设计要素的结合
“所谓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以及设想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视觉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为人们创造了更人性化的生活环境。艺术与设计有许多共同遵守的原则,但是将纯艺术的标准完全套用于城市雕塑设计,则是不恰当的。城市雕塑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价值不会只从单纯的视觉形象中体现,还要在自然环境、城市建筑、园林景观、人体工学之间有着适当的交流。设计城市雕塑时,需要在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工艺材料等方面将艺术与设计衔接起来。
1、城市雕塑设计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今人与古人的肌体与感情是一样的,但现代人穿的是现代服装,而不是古时候的那些样式。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人们同样需要符合时代精神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雕塑来丰富现代化城市的景观。现代城市设计追求单纯、简洁的艺术形式,并向多功能化发展,城市雕塑艺术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必然会随之产生观念和手法上的变化。因此,设计城市雕塑时必须根据城市规划的定位,周密地考虑所在城市的地域、气候、历史、民俗、民众的精神面貌以及作品周围建筑的风格、当地材料的运用等等特定因素,明确地体现所在城市的地域特点。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城市的时代背景、风格特色及其过去、现在、未来间继承与发展的因果关系,关注雕塑与城市文脉的结合,立足本时代,找出雕塑创作的文化定位;另一方面,要关注城市里各种造型间关系的处理,在公共环境中随着空间层次的延展,寻求城市中各造型间功能与视觉上的关联性,进而根据需要吸纳周边物体的造型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考虑到城市雕塑及配套造型设计中。总之,要使雕塑隐含与城市一致的风格,让各种景观共同协作,加强城市的个性与整体凝聚力,形成一种氛围,向市民表达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2、城市雕塑要与环境设计共同协作,一起打造环境的整体氛围
认识环境与城市雕塑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可从环境的功能、环境的空间、环境周围的造型等几个方面去研究。环境的功能决定了城市雕塑的主题与形式或凝重、或激扬、或轻松等的整体定位,而城市雕塑在人们的心理上形成的特定印象,又使环境在功能完善上获得了升华;环境的空间尺度决定了城市雕塑的大小及构图形式,环境的空间尺度限定了城市雕塑与环境空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城市雕塑在尺度上过于突出或过于瘦小,都会损害环境的整体性,进而对整个空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远观时,城市雕塑要与周围各造型在体量、尺度上形成明显的秩序感,接近时,也要有适合雕塑尺度的观赏距离及环境空间。雕塑尺度与环境尺度的和谐、雕塑构图与环境空间的互动,是人们对雕塑的心理感受舒服与否的直接反映;设计城市雕塑还要考虑雕塑周围环境空间里各种造型元素的关系处理,如邻近的自然景观、人工建筑、硬地铺装等等,利用环境空间中建筑的组合、公共设施的安排、园林绿化的衬托、水体的影响、人流的参与,形成一个整体和谐的空间,让城市雕塑与环境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价值。
3、城市雕塑造型的创新和工艺材料密切相关
城市雕塑创意之初,不能只考虑雕塑自身的艺术效果,还需要设计者了解相关材料的性质和熟悉制做的工艺流程,如果设计者不考虑实际的制作工艺,那么其设计只是一种绘画式的理想方案而已。比如,一般大型雕塑设计首先要注意其结构的牢固性,需要作者和结构工程师密切沟通,并通过精密的计算以采取合理的支撑要注意抗风、抗震及地下基础的设计,并通过勘探试验取得安全标准的指数,校正支撑结构及基础设计的合理性等等。只有熟悉制做流程,掌握技术因素对雕塑制作所起的作用,才能确保城市雕塑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另外,现代雕塑家对审美的追求以及对精神的关注,是在材料与工艺中含蓄地体现出来的。材料不仅是纪念性雕塑造型的表现媒介,而且还丰富了雕塑的造型语言。现代城市雕塑向着材料的多元化上发展,一方面,雕塑家在传统的石、水泥、铜、铁、不锈钢等材料运用上,强调对材料质地、形态的把握,从各种角度充分体现材料的肌理美,使成熟的材料具有创新的意味;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的用于雕塑创作的新型材料层出不穷,艺术家需要不断去发现新材料,研究新材料产生的新样式。当一种新的材料面世时,由于人们对它的运用不熟练,所以总会用它去制作原来常见的造型,随着人们对新技术和新材料性能的掌握,就会逐渐抛弃旧的造型方式,运用新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与同时代文化、技术、审美相适应的雕塑造型,使城市雕塑设计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作为社会进步的体现,城市雕塑设计需要借用各种科技手段与材料,把过去不能想象的意境变成现实,从而创造出新颖的艺术作品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艺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纯艺术的理论观念与创作技巧,可以让雕塑家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城市雕塑在造型与情感等方面的诉求;而现代设计的方法与实验成果,可以解决城市雕塑与环境设计之间的脱节问题,并提高城市雕塑的材料意识。雕塑家要勇于超越传统的审美观或个人的偏好,明确地关注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发展趋势,城市雕塑本质的探索体现到新时代的各种手法之中,用整合的方式将艺术与设计结合起来, 并通过自身的实践提高城市雕塑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