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辉煌:国内城市雕塑80%是“南京制造”。无锡灵山大佛、海南三面观音、中原大佛……提起这些城市雕塑,人们应该不会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蜚声海内外的雕塑作品都是“南京制造”。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南京雕塑产业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辉煌期,是国内雕塑市场当之无愧的“龙头”。近年来,在各地雕塑产业快速发展的冲击下,南京雕塑业发展陷入萎顿,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严重下滑。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南京雕塑产业如何重现辉煌引人关注。
曾经是国内市场的“龙头老大”,如今正陷入整体萎顿的困局。在国内雕塑业发展史上,南京留下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一页:改革开放后,全国最早的雕塑企业——巨匠雕塑公司就诞生于南京,是国内最早进行雕塑产业化运作并形成区域性影响的集聚区……
作为国内雕塑产业化运作的先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京雕塑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黄金年代”。南京先登雕塑公司艺术总监郭爱军从1991年便开始从事雕塑设计制作,据他介绍,当年国内城市雕塑的设计生产有80%都是“南京制造”。在那段辉煌期内,南京雕塑不仅“产量”惊人,还留下了无数具有城市地标意义的雕塑精品。全国许多知名的大型城市雕塑,如韶山毛泽东铜像、无锡灵山大佛、香港天坛大佛、海南三面观音等,都是由南京雕塑家设计及由南京的雕塑加工厂制作生产的。与此同时,以吴为山、吴显林、郭爱军等为代表的一批雕塑家,也在国内雕塑界打响了名气,成为南京雕塑的“艺术名片”。
现状困顿:“一盘散沙”削弱整体战斗力
近年来,随着全国其他地区雕塑产业的快速发展,曾经辉煌的南京雕塑行业渐渐风光不再。时至今日,全国排名前15位的雕塑企业中已经没有南京雕塑企业的身影。谈及原因,一位业内人士给出了四个字:“一盘散沙”。
谷里某雕塑厂厂长陈寿林表示,南京雕塑缺的不是文化、教育资源,行业内的雕塑家、雕塑企业也并非不少,问题在于雕塑家之间、雕塑企业之间大都各自为政,缺乏充分交流,更谈不上什么战略性合作。“一盘散沙”的状况,严重削弱了南京雕塑的整体战斗力和地区影响力。
南京雕塑业还有个“怪圈”,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以先登雕塑为例,该公司每年制作的雕塑作品基本都是“外销货”,而南京本地的订单顶多只有一两件。郭爱军告诉记者:“城市雕塑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但在古都南京,人们对雕塑文化还缺少足够的认知与重视,自然也无法形成一个成熟的雕塑消费市场。”因此,南京的雕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往往会选择外出发展或是转行经营,在国内颇有名气的南京时代雕塑公司便已迁至扬州发展。
打造创意园区 形成集聚效应。发展建议:
由于缺少资源整合,目前南京的雕塑企业普遍是散兵游勇式的经营,不利于地区性产业的打造;作为一项具有展示价值的文化产业,南京至今没有一处成规模、有影响的雕塑展示基地或雕塑公园;产业集群的缺失导致无法形成系统的雕塑产业链……以上这些发展瓶颈,使得南京雕塑产业面临市场份额锐减、整体萎顿的危机。
相关专家表示,南京雕塑要想走出“各自为战、自生自灭”的困局,重现昔日辉煌,河北曲阳、山东嘉祥、福建泉州、浙江东阳等“雕塑之乡”迅速崛起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些地区雕塑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当地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因此,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可考虑出台雕塑产业专项发展政策,设立专项引导或扶持资金,以此调动雕塑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此外,专家还建议效仿北京798的“画家村模式”,在南京打造以雕塑产业为主导的创意园区,以租金优惠政策吸引雕塑家开设工作室,通过资源整合形成集聚效应。“雕塑行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一个成熟、完善的集群体系来支撑,这个体系包括雕塑创意园区、雕塑主题公园、雕塑行业协会等诸多环节。有了系统的产业链,才能在设计制作、艺术展示、行业交流等方面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江苏省美协雕塑委员会委员、省油画雕塑院专职雕塑家杨建强则建议成立南京雕塑行业艺术委员会,由著名雕塑家担任顾问对雕塑作品进行指导把关。他表示:“城市雕塑做得成功是艺术品,但做不好就是城市垃圾,只有在艺术性方面严格把关,涌现出更多优秀作品,才能真正提升南京雕塑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